由此,非常明显的是,晋文公之后的历代君主,基本上都是非常有作为的。
二
进一步来说,正是这几位贤明的君主,促使晋国可以维持霸业上百年。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战国中后期的秦国上,正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连续六代明君打下的良好的基础,促使秦始皇正式执掌大权后,可以用短短9年时间就消灭山东六国,建立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不过,就齐国来说,虽然齐桓公可以和晋文公、楚庄王等君主相媲美,甚至齐桓公可以说是春秋五霸之首,但是,齐桓公之后的齐国却陷入到内乱中。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管仲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的话,重用易牙等小人,导致齐国的朝政逐渐被奸臣把持。特别是在齐桓公病重的时候,这一情况更为严重。
虽然齐桓公生前曾经立公子昭为太子,但是,在齐桓公病逝后,五位公子各自率领党羽争夺君主的宝座。在此背景下,经过的激烈的较量,公子昭在齐桓公去世的第二年即位,这就是齐孝公。等到齐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被公子开方杀死,公子潘夺位,是为齐昭公。齐昭公死后,他的儿子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公子商人弑杀自立,是为齐懿公。
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此次动乱之后,齐国国力衰落,齐桓公霸业告终。于是,齐国只能跟随晋国与楚国争霸。和齐国相对应的是,晋文公去世后,晋国历代君主维持了内部的稳定,也即没有发生较大的内乱。所以,齐国因为内耗问题而逐渐衰落,错失了继承齐桓公霸业的机会。等到晋国强大后,齐国只能退居其次了。
三
最后,在整体国力上,晋国也要明显超过齐国。就齐国来说,疆域主要在今山东省一带。因为三面环海的地形,这导致齐国的扩张方向是比较单一的。如果齐国想要东进中原的话,还要受到鲁国、宋国等诸侯国的阻挡,也即齐国缺乏扩张的空间。
而晋国鼎盛时期,地域包括今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内蒙等广大地区。晋国不仅占据了人口密集的中原地区,还能够向多个方向扩张,促使自身的疆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远超齐国,这也是晋国能够称霸上百年的关键。
换而言之,晋国的客观条件本就要优于齐国等竞争对手。即便是地域辽阔的楚国,因为春秋时期南方地区人烟稀少,这导致楚国的地理条件也比不上晋国。于是,晋国一旦强大起来,不管是齐国还是秦国、楚国,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压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