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出两个概念,齿音的形成:齿音是由于气流经过牙齿时摩擦所产生的声音,常见的齿音产生的发音是:次(ci),丝(si),七(qi),等等。齿音在什么频段里出现:它一般出现在4到8k左右的频段。因此,聆听的第一步是,我们先去感受其中的齿音的多寡。如果做到刚才所说,齿音自然适中,那表示系统在这部分是正常的;但如果齿音过多,那系统必须去做调整(不仅仅是对应高频区做调整);如果齿音几乎听不到,声音发闷,则表明系统很可能是高频不足。
黄红英是歌唱家,而不是单纯的流行歌手,她的运嗓发声十分科学,声音饱满,明亮,水润,甜美,自然。并且,她的很多作品里面都没有用假声来唱,并且她声音的整个声部的音色非常一致。这里重点说说饱满。
首先要注意到这份饱满的质感是不贴脸不顶头的,并且,她发声方式是通过整个身体发声,而不局限于嗓子的地方。这样出来整个声音形态会饱满宽厚。
聆听及调音重点:由于黄红英歌唱时,齿音的产生位置是牙齿的位置,因此这部分的线条感及形体感,自然是聚焦于嘴型范围的位置,但整个声音能量感的呈现,应该是有将近人的半身直立着的高度的。并且,能量感必须饱满,有前后纵深,人声泛音也充沛。如果我们听到的系统,声音只不过是仅仅聚焦于嘴型范围一个小型区域,那这个系统的调试必然有着很大的问题。我们聆听时,除了要感受齿音量感外,还要充分感受声音的形体感。比如,如果人声结像过小,并且缺乏胸腔共鸣,则中频和中低频的密度及量感不够。
而声音的水润甜美,跟齿音的量感也是息息相关。
比如我们现在很多耳机系统搭配出来,它的中高频区域的听感为了突出细节的密度,就会刻意往中高频到高频这一段加“锐度”,这样会导致听觉上一耳朵似乎声音很清晰,细节交代明显,但只要用这首作品一听,我们会发现齿音偏多,表现非常刺耳。同时声音也会显得干冷硬,跟甜美水润毫不沾边。这就提醒我们要对系统做调整了。
不过,“水润甜美”是形容词,没办法量化,但我们能通过齿音这一实际存在的声音特质作为指标,达到在一定程度上的量化。我们首先自己聆听多次这首作品,对其中特点以及关联变化的特质烂熟于心,后面,我们便可以此作为诊断和调整系统声音的一项可实操的“变量参数”来使用。
最后在分享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现在不少入耳式耳机都是多动铁单元或者圈铁甚至是圈铁静等不同类型的单元组成。而不同单元的灵敏度不同,如果在同一塞子内高低频不同单元的灵敏度差异过大,是很容易引起高频单元产生让人不适的齿音的。
学习建议:
1 网上目前没有合适的版本试听和学习,建议入手正版专辑。
2 除了《戴耳课堂示范碟》之外,本曲还收录在《心事》,《黄红英》两张专辑中。
最后,特别感谢《戴耳课堂》创办人戴戈老师给本文提供的专业意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